生活杂谈欄目視頻美女
  1. 其它
  2. 正文

義和團為什麼要「扶清滅洋」?士紳們杜撰小故事,統治者轉移社會矛盾


清朝晚期爆發了一場著名的農民運動,即「義和團運動」。義和團的成員基本是由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農民組成,他們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提倡要扶助清朝不受外國列強欺凌,並將洋人全部從中國趕出去。在中國歷史上,當一個朝代進入末期,百姓生活貧困交加的時候,大家往往會把矛頭對準統治階層,可義和團卻是要幫助統治階層抵禦外國列強,為什麼他們會產生「扶清滅洋」的想法呢?這其實還要從當時的社會環境說起?
自從鴉片戰爭發生後,中國從一個古老的封建國家,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後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外國列強對中國的步步蠶食深深地刺傷了每個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傲慢的外國公使,咄咄逼人的傳教士,蠻橫的西方商人,這些人在中國的舉動都讓中國百姓有了切膚之痛。
在十九世紀中期,一場席捲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長達十三年的戰爭使民生進一步凋零,很多貧民最初把他們的不幸歸罪於太平天國,但最後都把怨恨轉嫁到外國人身上,因為太平天國是用外國人的基督教思想意識鼓動起來的。
隨著市場上大量外國進口貨物的湧入,中國傳統手工製作商品失去了競爭能力,許多人平民百姓因此而破產。外國人在中國修建鐵路以及引進大型貨輪也威脅著傳統的運輸體系,成千上萬依靠原來運輸體系為生的人面臨失業的困擾。因此,很多中國人把這一切歸咎於外國人給中國造成的破壞,從而使他們產生了對洋人刻骨銘心的仇恨。
經濟困難的同時,天災又不斷出現。十九世紀末,華北地區頻繁發生自然災害。迷信的官員和百姓都把造成天災的根源歸罪到洋人身上,他們的理由讓我們現代人聽起來有點哭笑不得。他們認為洋人在陸地上建造鐵路傷了「龍脈」;在山裡開礦放走了山中的「寶氣」。洋人在中國的種種行徑嚴重破壞了大清王朝的風水,打亂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因此,當時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普遍都對洋人抱有敵意。
士紳們的排外情緒比農民們更強烈,他們的生活雖然不至於像農民那樣受到嚴重影響,但他們的精神世界卻被逐漸摧毀了。士紳們自封為儒家的衛道者,痛恨外國宗教的異端邪說。他們堅信「以禮義為干櫓,以忠信為甲冑」,但這種信念卻在洋槍洋炮的轟擊下被打得七零八落。
在中國歷史上,士紳階層和平民百姓階層原本是兩個對立面,但同仇敵愾情緒的影響下,這兩個階層的人卻走到了一起。士紳們杜撰了很多外國傳教士在教堂高牆深院內殘酷迫害中國同胞的小故事,並在民間廣泛傳播,藉此煽動普通民眾的仇恨情緒。
到了十九世紀90年代,義和團組織開始在山東、河南、江蘇、直隸等地出現。義和團包括許多沒有隸屬關係的團體,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頭目。大頭目被稱為「祖師」,小頭目稱為「大師兄」、「二師兄」。洋人被稱為「大毛子」,中國教徒和那些為洋人打工的中國人被稱為「二毛子」,那些用洋貨的人被稱為「三毛子」。義和團的宗旨是所有「毛子」都要被消滅乾淨。
1900年夏,義和團成員在朝廷的特許下大量湧入北京,並在北京到處焚燒教堂和屠殺基督教徒。隨著事件不斷升級,義和團的暴力行為甚至蔓延到許多普通北京百姓的家中,造成了一發不可收拾的破壞。
最終,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強國組成聯軍(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對清朝發動武裝侵略戰爭,即我們大家都熟知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朝在此戰中再度慘敗,被迫接受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國家和人民都帶來沉重的災難,同時也加快了清王朝滅亡的步伐。
猜你喜歡